.:.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折尽梅花]“苦尽甘来”???这碗千年鸡汤,年轻人不喝了![8P]
本頁主題: [折尽梅花]“苦尽甘来”???这碗千年鸡汤,年轻人不喝了![8P]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折尽梅花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8258
威望:2195 點
金錢:4921 USD
貢獻:246449 點
註冊:2021-05-14

[折尽梅花]“苦尽甘来”???这碗千年鸡汤,年轻人不喝了![8P]





最近有个话题,“职场松弛感”。


综艺《跃上高阶职场》中,候选人曹诗鑫拒绝通宵

不愿熬夜加班的广告人曹诗鑫(网名八月),被认为是“职场松弛感” 代言人。

自从“松弛感”火了之后,
从松弛感美人、松弛感穿搭到松弛的家庭关系、工作中的松弛感,
一夜之间,“松弛”已经成了当代人的新目标。

有网友质疑:所谓松弛,不就是没吃过苦吗?
但我们真的需要吃苦吗?
吃苦对我们真的有帮助吗?

答案也许是否定的。



松弛感我没有
但我不打算吃苦了


2022年一份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00后群体就业选择偏好调研报告》显示,
00后对工资和奖金的重视度低于95后、90后、85后,
他们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事少(假期多、加班少)”和“离家近”的关注度,
分别比85后高出10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

去年智联招聘发布的《Z世代职场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认为“95后不如前辈‘肯吃苦’”,仅三成95后每天工作超过九小时,
即七成95后几乎不加班,低于65后、75后、85后的加班人群占比。

“00后整顿职场”
“00后宁愿摆摊也不想上班”
“00后毕业养猪因不想内耗”
……

最近的热搜也能看出,
比起被卷入996的苦海,当下的年轻人更想做出不同的选择。

毕业养猪的00后,每晚11点前睡觉引人羡慕

比起少数有条件的人才能掌握的“松弛感”,他们想先从拒绝吃苦开始。

不只受过高等教育的上班族,农民工群体中也有不愿意吃苦的“三和青年”。
“三和青年”们不愿意进工厂流水线“被剥削”,
选择干一天玩三天、维持最低水平生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田丰和他的学生林凯玄,
潜伏深圳“三和”开展半年田野调查成书。




可以选择不吃苦
是进步


我们为什么不愿吃苦了?

“首先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或逻辑来讲,大多数人可以不吃苦是一种进步,
社会发展是一个从(大多数人)吃苦到不吃苦的过程。

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上班族还是三和青年,
可以选择不吃苦、有得选择是好事。

”你可以选择加班月入过万,也可以选择打零工维持最低生活。"
田丰向新周刊记者解释:
“以三和青年为例,他们选择‘挂逼’(最低水平生活)可能不完全是主动的,
他们发现进厂能挣到的工资与自己的期待落差太大了,
工厂的工资制度设计是以流水线熟手的水平为参考定的,
很多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拼命干也只能挣到最低工资,
这使他们非常不愿意进工厂、做日结的主要原因。”

“当他看到不需要付出那么多劳作也能活下来时,就进入了一个相对舒适的区间;
当然他们实在没办法的时候,也会去做相对比较苦的工作、比如建筑工地、工厂等,
但有选择的时候他们会选干一天玩三天。”


NHK纪录片中,在三和的零工族

同时,在这个创新驱动增长的社会,
企业也不再笃信吃苦那一套。

去年,西班牙宣布试行“四天工作制”,
新西兰、日本、冰岛、苏格兰、英国、比利时紧随其后。

今年,波士顿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与非营利组织 4 Day Week Global
以及智库Autonomy 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
对70多个实行4天工作制的组织进行了6个月的评估,
八成受访者表示新系统运行良好,试行结束仍可能会坚持四天工作制。

日本微软在2019年做过试验,发现每周工作4天让生产力提高了40%。


出品了《纸牌屋》《鱿鱼游戏》等的奈飞,早已取消休假和差旅经费审批制度,不以工作时长要求员工


早在1899年,
美国的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就通过分析指出,过度工作并无益于效率的提高。

近年美国科罗拉多高校博尔德分校的一项研究也指出,
每天工作6小时可能比让每天工作8小时的劳动产出多,
尤其是在创意性和专业性要求高的领域。

对个人来说,实现自我,吃苦也并非必要选项,
为了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刻苦学习可以,为了讨好领导假装加班则大可不必,
为了企业不合理的目标连续加班导致严重健康问题更将令人痛心。

正如那句职场老话:老板看重的是结果,并非看你多努力。

巴尔扎克说,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当我们有选择时,就避开深渊,抵达彼岸吧。


也许,
我们“过度努力”了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被教育要吃苦——
从《三字经》 里有“头悬梁,锥刺股”;
上学了课本里教“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进了企业发现某企业文化是“长期艰苦奋斗”;
无论多少岁、父母还是会跟你说那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孟子•告子下》中“天将降大任……”一句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中吃苦耐劳是作为一种个人品德,与道德、家庭责任等元素放在一起,
今天这种约束力在下降,很多年轻人都离家族很远,
家庭伦理、责任的约束力也小了。

吃苦教育的失效也与今天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

比起吃苦的品格,如今我们更需要不吃苦的勇气和底气。

这绝非鼓励“懒惰”,
而是有思考、有选择性地付出劳动,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三和青年的出现其实是一个警醒,
社会更加多元化,对个人来说并不是百分百的坏事,
但对整个社会来讲,还是需要避免这种群体大面积出现,
否则对社会就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今年,
中国台湾心理咨询师、诚品畅销榜冠军《情绪勒索》的作者周慕姿,
出了一本新书《过度努力》。

书中写了8个她的来访者,
其中包括找不到人生意义的购物成瘾者、
一定要赢的恐慌症患者、
不敢犯错的躁郁症妈妈
……

他们都很优秀,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
背后是原生家庭、个体低自尊、努力强迫症、完美主义和讨好型人格等问题,
但最后都指向了“过度努力”。


《过度努力》阐释了人们是怎么被自己困住的


“崇尚努力并追求成功是长期以来的一种社会现象。
而过度努力的人因为更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
更是会为了向世界证明自己而导致更大的自我损耗。”
周慕姿认为。

从这个角度看,
如果过分要求自己去“吃苦”,本质只是为了迎合他者的期待,
最后损伤的是自己,得不偿失。

梁漱溟先生老早就批评过:
“中国式的人生,最大特点莫过于他总是向里用力,
与西洋人总是向外用力者恰恰相反……
反省、自责、克己、让人、学吃亏…
一切都是‘自’之中。
尤其是当走不通时,要归于修德行,那更是醇正的向里用力。”

所以,那些超出合理范围、被人强端来的苦,还是不要吃的好。







赞(1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29 10:0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10 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