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深度复盘无人驾驶:人间正道是沧桑
本頁主題: 深度复盘无人驾驶:人间正道是沧桑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马凡舒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386
威望:536 點
金錢:19534 USD
貢獻:30000 點
註冊:2022-09-07

深度复盘无人驾驶:人间正道是沧桑

自动驾驶的产业化还处于婴儿期

《深度》作者作为一位智能化研究者,对自动驾驶及其产业化,给出了如下几点概括性的看法:


1、作为自动驾驶内核的人工智能目前还有些不太智能,技术路线仍存在争议,数据与能力间存在“鸡生蛋、诞生鸡”的辩证关系,自动驾驶的产业化还处于婴儿期。


2、目前自动驾驶还局限在试验、示范区和特定场景,还没有实现大范围的商业化。在技术上,尽管已经突破了实际应用的最低门槛(t1),但算力、算法在迭代,数据还在积累中,决定性的技术主导设计(t2)还没有得到确认,换句话说,技术尚未定型,而技术定型是工业品大规模复制的前提。


3、辅助驾驶已经走向普及。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23年中国电动乘用车市场高阶辅助驾驶标配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1%,在20万以上车型中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85%。导航辅助驾驶(NOA)在高速和市区道路上的应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熟悉。


4、在产业体系层面,当前距离产业成熟标准就更加遥远。美国的Waymo和中国的百度等都是自动驾驶激进路线的代表,希望直接提供L4级出行服务,但由于自身不造车,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靠资本市场输血维持。而以特斯拉和中国新势力电动车企为代表的整车企业普遍采用了渐进路线,先卖车,用辅助驾驶积累顾客、数据、资金,逐渐升级到L4。


我想,上述四点,可以在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化方面为我们提供一个整体的图景。但从上述的四个方面以看出目前自动驾驶正在处在一个重要的节点上:从限定场景(U1)到通用场景(U2)的拓展过程中。


自动驾驶对人类交通和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


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其充满着好奇和疑惑:自动驾驶对人类交通和生活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尽管未来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想象的,《深度》给出了至少以下几方面的展望:


第一,交通安全性的提升。据统计,大约90%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导致的,而自动驾驶汽车通过实时收集和处理道路信息,能够显著减少因人为错误或疏忽导致的交通事故,也能够精确感知和判断道路状况,及时避免车辆之间的撞,从而提高道路行驶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第二,交通效率的优化。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根据实时交通信息和预测来优化行驶路线,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交通拥堵,提高道路利用率和行驶速度。


第三,出行方式变革。自动驾驶技术将颠覆现有商业模式,冲击行业格局。比如,很多人可能并不需要购买一辆自有产权的汽车,只需要购买共享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即可。24小时无休的共享出行将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舒适的交通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别是需要照顾的人),提供更便利、更安全的出行方式。


第四,影响就业,而不仅是失业。自动驾驶确实会减少对驾驶员(如出租车、货车司机等)的需求,造成一定的失业;但是,同时,自动驾驶也会为研发、生产、监管、维护自动驾驶系统等新领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第五,城市规划调整。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城市交通结构将发生改变,减少对传统交通方式的依赖,从而为城市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此外,可能需要对现有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进行调整,如增加充电站、维修中心等设施。


社会影响:理想与现实


众所周知,无人出租车在一些城市的出现和推广,引起广泛的争议。其实,在一个社会中,有分歧,有争议是正常的。因为一项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应用,总会有一部分人是受益者,一部分人是利益受损者。人们的诉求很多情况下都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因此,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的,都是正当的。


但我也很想听听一位专业研究者的看法。在《深度》一文中,作者写道:也许,人们真正的焦虑并非来自自动驾驶出租车带来的产业冲击,而在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在“内卷”的境况下,人们内心深处那略显脆弱的对未来的不安。诚如此,对企业来说,跳出技术迷思,给社会些温度,也应该大有“向善”的空间。


作者接着说,在最近有关自动驾驶的讨论中,笔者注意到,有人提到了旧岗位的减少与新岗位、新就业机会的增加的结构性问题,有人提到了教育培训与再就业援助问题,有人提到了政府的税收与二次分配机制问题,也有人提到了让网约车司机参与利益分配问题……在当下,这些讨论都非常有意义。


这里的焦点是就业问题。如果让我来概括,现在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眼下和未来的张力。



这种矛盾与张力,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横向的结构错位。技术至上主义者总是告诉人们,技术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去解决,智能技术既会消灭一些就业岗位,也会创造出新的岗位。且不说新创造的岗位会远远少于创造的岗位,更现实的是,对于消失岗位的就业者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一个就业机会,而新创造的就业岗位绝不属于他们。


第二,纵向的时间迟滞。从道理说,科技的进步与应用,会带来财富的增加。如果有合理的财富转移机制,这只能是一件好事情。但问题是,现实与理论不是一回事。现实中的可能性是,对就业的冲击是即刻而实实在在的,而对冲的措施却可能打着折扣地姗姗来迟。考虑到目前的发展模式和财政状况,你有什么机制可以保障实现理论上的设想吗?


几位网友的有趣评论


最后我想引几段网友在我文章后面的评论。这些评论比我的文字更有意思:


一定程度上说,无人出租车就是智能驾驶。以后私人不必买车,小区里不必再配车库,有用车需求时点一下无人出租车就行。私人财产制度将被共享制度代替。


汽车取代马车,真正失业的是马。车夫若是愿意学习驾驶技术,司机那个位置还可以等着他去。如今呢,司机没有类似的岗位等着他,反而成了马,没地方可去。马有主人,大概率是不会让马饿肚子的;现在的司机呢?汽车完全代替马车用了一百多年时间,有一个渐变共存而不是代替的过程,当时以赶马车为生的人比例很少。自给自足的社会没有多少需求是在几千里之外的产品。当然,杨贵妃的荔枝需求是例外。网上有戏言,三十五下岗,男人的最后职业是外卖和保安,女人的最后职业是保姆。人工智能(假设一天内,这样假设其实是不可能实现的,至少得几千天,现在是假设一天内)代替了这些职业,底层没有退路了。


这个时代,我个人的看法是,需要转变思维了。重要不是保证人人有工作,而是要保证人人有钱。


技术进步,大国竞争,基层民生,这些都很重要,其实就是看在管理者的目标函数里哪个权重更高了。


其实我在想,当一项新技术应用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的时候,特别是对很多人的生计造成巨大影响的时候,是不管不顾地先推广,形成弯道超车的优势,还是需要先和各阶层的人进行充分讨论,先建立一个政策框架,通过新技术应用的收益来补贴受影响民众,或者由于通用人工智能正在广泛替代人力资源,制定根本性的通用人工智能税收——国民基本收入制度框架,这个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

赞(3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9-06 14:20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01-05 19:31